李主任提出了前提条件,即三边合作主要是扩建基础设施,提高朝鲜的自力更生能力,保证其恢复经济,同时也要让韩国和中国企业获利。为此,他主张有必要在与朝鲜新义州隔海相望的丹东等地建立“经济合作支援中心”,支援委托加工事业。
目前在这一地区也开展着委托加工事业,即朝鲜族或中国商人等向朝鲜提供原材料,获得手工艺品等加工品。而李主任的提议内容是,在这里成立经济合作支援中心,保证韩国国内企业家或中小企业能参与其中,让韩朝及中国的事业负责人们能就产品设计或生产·销售问题进行协商。这一提议的优势在于,这样的委托加工事业可以利用朝鲜国内的生产设施,因此韩国方面无需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李主任解释说“经济合作中心可以成为朝鲜产手工艺品等委托加工商品的常设展馆,也能让朝鲜与世界各国的客户进行广泛的接触”。
第二个方案是建立像开城工业园区那样的韩国中小企业专用工业园区。虽然韩国国内中小企业希望进军朝鲜的经济特区---罗津·先锋地区,但因为禁止对朝投资的5·24措施和联合国制裁等原因,进驻这些地区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李主任主张邻近罗津和先锋的中国珲春可以成为候选地。
这一地区现在的开发方向是与罗津和先锋相连接,中国方面也已完成了韩国企业专门园区的基本建设。目前,POSCO等企业已经在珲春地区修建并运营有物流园区。进驻这一园区的韩国国内中小企业为了确保竞争力,应该充分利用朝鲜的人力。目前,在珲春的中国企业正雇佣600多名朝鲜工人,但每月工资仅有1200~1400元人民币(约20~30万韩元)。李主任表示“韩国企业如果单独雇佣朝鲜人力,朝鲜方面有可能提出质疑,因此雇佣朝鲜人力的问题有必要获得中国地方政府的协助”。
最后,李主任还提出有必要对朝鲜劳动者进行技术教育。因为为了朝鲜长期的经济发展,必须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具体来讲,要通过位于平壤的平壤科技大学扩大教育规模。如果会带些困难,还可以通过中国延边的延边科技大学(YUST)为中心,对朝鲜劳动者展开教育。
李主任表示“中小企业过去一直是引领韩朝经济合作的主体,因此政府应该积极对其提供支援”。李主任所属的中小企业研究院是中小企业厅旗下的公共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