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白工业园累计为当地提供超过5000个就业岗位
2019-04-30 17:22:08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周雨 贡森
中国—白俄罗斯巨石工业园(以下简称“中白工业园”)位于白首都明斯克近郊,是中白两国最大的经济技术合作项目。2010年3月白方提出共建中白工业园,2011年9月两国政府正式签署协议。2015年5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视察中白工业园期间强调,要将园区项目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明珠和双方互利合作的典范”。
中白工业园园区规划面积112.5平方公里,计划分两期建设完成,总工期为25年。首期于2015年3月开工,目前已有3.5平方公里起步区完成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白俄罗斯力图通过中白工业园推动经济发展、产业升级、贸易多元化。根据规划,中白工业园未来将吸引超过200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驻,预计就业人口超过12万,并建成一座总人口达20万的国际化空港新城。
中白工业园上下联动,多措并举,朝着生态、宜居、兴业、活力、创新“五位一体”的国际新城方向发展。
一是白方三次颁布专门法令,为园区建设提供法制保障和政策优惠。为推进园区建设,白俄罗斯先后三次颁布关于园区政策的总统令,优化园区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强化优惠政策、简化行政程序。白总统直接任命园区管委会主任,管委会归内阁直接领导,以提高管委会的协调能力和行政管理效率;对入园企业提供极大的税收优惠,自盈利之年度起前10年免征企业所得税,之后至2062年减半,同时免除土地税和房产税;打造“一站式”管理服务体系,要求全部审批在园区内完成,并提供投资洽谈、公司注册、项目准入、土地过户、报建审批、联合验收、进出口审批、优惠政策审批等全过程服务。
二是制定严格的生态环保规定,按照总体规划科学布局,打造生态、宜居新城。制定并严格执行园区环保及绿化保护措施制度,要求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及入园企业建设必须符合总体规划的绿化标准;保留了园区现有居民点和生态保护区,园区内总体绿化率达到50%;聘请环保管理与审核系统公司对园区进行评测和认证,使园区在环境保护上符合欧洲的统一环保标准,获得了欧盟生态管理和审核计划(EMAS)认证。
三是多渠道招商引资,园区发展迈出国际化步伐,活力开始显现。中白双方致力于将中白工业园打造成国际化的平台,努力提升园区的国际化程度。中白工业园开发公司已赴德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多地进行宣传推广,并在园区接待了瑞士、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多国企业的考察。截至2019年2月底,共有43家企业入驻园区,协议投资总额达11亿美元,除中国和白俄罗斯企业外,还包括来自5个国家的7家企业入驻园区。同时,德国杜伊斯堡港日前已参股工业园开发公司,通过白方持股人转让获得0.67%的股份。
四是坚持引进高科技行业,推动白俄罗斯实现创新和跨越式发展。在已签署投资协议的43家企业中,不少企业来自于园区规划引进的生物技术、新材料、大数据存储与处理、科研和试验等高科技行业。园区还通过设立科技孵化中心、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推动科技创新。
中白工业园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树立“丝绸之路经济带”标杆。
一是通过建立高级别协调机制,实现园区规划设计和政策法规等重大事项的“共商”。2012年,双方设立中白工业园政府间协调委员会,作为园区的最高管理机构,就园区发展的方向性、战略性问题作出决定。2014年,中国商务部、国资委与白经济部牵头成立中白工业园协调工作组,协调解决融资、市场准入、运营管理、招商引资等方面的问题。截至2018年底,协调工作组已召开十一次会议。中方也参与了园区的总体规划、白俄罗斯中白工业园相关总统令的制定等工作。
二是通过共同设立开发公司和联合招商引资等举措,实现园区“共建”。中白双方联合成立中白工业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设计园区规划方案、土地开发与经营、招商引资、物业管理等。由白中央和明斯克州政府相关部门组成的园区管委会,与开发公司相互协作,为园区入驻企业提供管理、审批和咨询等服务。中白双方还通过发布会、推介会、洽谈会、探讨会、媒体广告宣传、专题报道等多种推介形式宣传工业园,开展招商引资活动。
三是通过充分使用当地人力物力资源带动经济发展,实现利益“共享”。在建设过程中,中白工业园通过项目分包、当地采购、雇用当地员工等形式,有效带动了经济增长和当地就业。仅2018年一年,园区与当地建设企业分包工程合同额就超过9300万美元,在当地采购建材和租赁设备金额近4000万美元,向当地纳税超过1600万美元。园区开发公司重视使用当地员工,目前普通员工本地化率已达85%,中层员工本地化率已达50%。中白工业园累计为当地提供超过5000个就业岗位。(此文为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案例研究)
(原标题:中白工业园:致力于打造 “丝路经济带”标杆工程 )
编辑:王沥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