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文华,1970年生于湖南,英国剑桥大学(圣三一学院)法学博士、厦门大学法学博士,现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助理兼法学院与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副院长(挂职);中组部 “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记者 姜泓 实习生 王丹妮
探索国际法与比较法研究新路径
2005年,英伦归来的单文华教授甫一到西安,就爱上了这一片丝路热土。他瞄准世界前沿,立足丝路起点,组建起一个可以与国际学术界比肩对话的学术团队;敏锐把握丝绸之路这一文明文化符号的时代内涵,率先组建丝绸之路国际法与比较法研究所这一以丝绸之路冠名的国际法与比较法研究机构,以此为基地延揽人才、发展科研、开展交流、拓展合作。
围绕丝路文化符号,研究所先后邀请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客座研究员,形成以“马可波罗”研究员和“郑和”研究员为特色的研究员体系;主编“丝绸之路国际经济法研究系列”、综合性英文法学期刊《中国比较法学刊》等一系列有关丝绸之路的学术成果和学术刊物。
近年来,单文华教授团队先后主持了国际比较法科学院、牛津大学出版社、欧盟等国际科研项目,以及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共计五十余项。有关研究成果,在国内外获得较高关注,成为在国际投资法、国际商法、能源资源环境法及外层空间法等领域中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学术力量。
创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新思路
单文华带领的西安交大国际法与比较法团队,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作为研究工作的着力点,先后多次为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提供智库服务和政策咨询。早在组建之初,团队就在中国对外投资条约政策缔结与制定过程中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持。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团队努力开拓学术报国的新思路,先后为商务部、外交部、最高人民法院等提供决策咨询建议多项,并实质性参与有关重要文件规则的起草制定工作。
在被称为“第二次入世”的中美双边投资条约谈判中,单文华教授作为首席专家,带领来自全国的专家团队,从对美方新文本的研究解析、到中方文本的起草研拟,以及中方谈判手册的研制整理全过程中,为谈判提供了较为完整系统的技术支持,开创了我国学者直接参与和系统服务国家重大条约谈判的一个成功范例。
“服务 一带一路 ,不仅要着眼于国内需求,还要建立宏观视野。”单文华教授提出, “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是推进“一带一路”的重点内容。为此,团队立足外交工作需求,主持完成了外交部委托的“国际投资条约背景下的独联体国家外资法律制度研究”课题,在收集、整理和翻译大量中、英、俄文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形成8万余字的研究报告,详细分析了有关领域的法律对接问题。
打造新丝路法学院联盟
2015年11月,西安交大法学院携手海内外20所知名高校法学院,在西安共同发起成立新丝路法学院联盟。联盟作为国内外一流高校法学院的院际合作机制,先后在2015年、2016年召开两次院长峰会。目前,联盟已形成以年度院长峰会和不定期专题国际研讨会为特色的稳固性联盟机制,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地发挥沟通法学交流、开展教育合作、共促“一带一路”共识的法学教育和学术联盟。
新丝路法学院联盟的组建,也极大地拓展了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法学教育合作。在联盟框架内,西安交大法学院先后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法学院、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法学院、赫尔辛基大学法学院、吉尔吉斯国立大学法学院签订了一系列协议。其中,与新南威尔士大学法学院联合实施的“中澳卓越班”,开创了培养贯通普通法和中国法人才的“3+2”国际法律精英培养模式。在联盟的基础上,西安交大还开办了“国际法与中国商法英文硕士班”项目,吸引了一大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优秀学子,有力促进了学校法学教育进一步向国际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