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变电项目助力老挝电网互联互通 居民:“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2019-01-02 11:26:51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孙广勇
从老挝北部波乔省会晒沿3号公路向北行驶60多公里后,汽车拐入山区岔路,狭窄的道路两侧都是高山。汽车在群山中蜿蜒行驶了一个多小时后,眼前豁然开朗,一排排高压配电构架及电气设备整齐矗立在山峰上,银白色的架构与导线在阳光下,与周围的青山绿水形成美丽的画卷,这就是位于海拔420多米的山地上的230千伏巴俄—帕乌东输变电项目。沿着蜿蜒婀娜的南塔河,输电线路把源源不断的电能送到老挝的城市乡村,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
“中国设备相当好,易于操作、稳定性强”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中老能源合作不断深入。2014年11月,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与老挝国家电力公司签订老挝230千伏巴俄—帕乌东输变电项目EPC(工程总承包)合同,项目规模约1.69亿美元,包括长度94.1公里的230千伏巴俄—帕乌东输变电线路、21.9公里的115千伏巴俄—南奔输变电线路,以及新建230千伏帕乌东变电站和扩建230千伏巴俄变电站。2018年7月底帕乌东变电站带电调试,8月移交老挝国家电力公司,很好地配合了南塔河1号水电站发电输出,周围的波乔省、南塔省开始使用该项目输送的电力。
在帕乌东变电站主控室,老挝国家电力公司的技术人员在电脑前认真地观察记录数据。技术员坤平在老挝国立大学工程系学习5年,变电站运行5个多月来一直在这里工作,他告诉记者:“中国设备运行状况良好、变配电等各系统安全可靠,只用动动鼠标就可以确认各个设备的运行状态及参数,方便地在电脑界面上通过继电控制柜实现对全站设备的全面操控。”
巴俄项目不仅为老挝电力发展作出了贡献,还输出了成熟、先进的中国技术、标准和管理理念,实现了两国合作共赢。
在老挝国家电力公司工作多年的赛颂康告诉记者,他不仅在技术学院教过书,还在挪威、泰国、中国修建的多个变电站工作过,他说:“各国企业修建的变电站各有特点,中国设备相当好,易于操作、稳定性强。”
“孩子们再也不用凑到煤油灯前看书了”
从帕乌东变电站向外几公里,有一个名叫万磊的村子,有200多户人家,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里,在中国企业为当地修建了30多公里的道路前,村民们很少走出大山。中国企业的到来改变了这里的一切。
中国电力技术装备有限公司巴俄项目现场经理陈蔚华对记者说,巴俄项目坚持用工属地化,管理属地化,这不仅节约了项目成本,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当地百姓就业,改善了生活水平。变电站工程高峰时老挝工人约40多人,20个月的建设期内共使用老挝人工1.5万个工日;线路工程高峰期老挝工人约120人,共使用老挝人工3万个工日。不少老挝工人学会了新的技术,获得了日后谋生的技能。
万磊村的小伙子呵翁在建设期间工作半年多,从开始的挖基础坑,到后来安装设备、导线拉设,掌握了初步的电工技术,准备去会晒在建的变电站工作,“每个月能挣300多美元,比以前种地、打猎稳定多了。家里也用上了线路输送过来的电,孩子们再也不用凑到煤油灯前看书了。自从中国企业来到这里,我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呵翁对记者说。
“为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供了坚实保障”
业主方老挝国家电力公司多次组织人员前往项目现场学习,老挝能源矿产部部长坎玛尼·因提腊在参观项目时表示,“中国企业参与建设关系老挝民生的重大工程,为当地提供优质、稳定的电力,为老挝电力事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因提腊对本报记者表示,老挝是一个拥有丰富水电资源的发展中国家,老挝政府确立了大力开发水电资源、建设“东南亚蓄电池”的发展战略,电力输出成为老挝主要出口领域及主要外汇来源之一。老中两国在能源和矿产领域的合作,是两国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老挝电力需求大幅增加。虽然水电资源丰富,但未形成全国电网互联,少部分地区尚未通电。巴俄项目是老挝形成北部统一的230千伏骨干电网架关键一环,将实现北部、中部和南部电网的互联互通,有助于老挝电网同泰国越南等国家电网的互联互通,为老挝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巴俄项目提高了老挝电力供应的平衡性及稳定性,为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供了坚实保障。老挝正在与中国公司合作建设更多的水电站和电网,以后还会把老挝发的电销售给泰国等邻国”,波乔省电力局主管素立亚自豪地对记者说。
编辑:刘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