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故事:走进柬埔寨规模最大的制衣工厂_经济_资讯_丝路通合作网
上海合  丝路专家  东南亚  王绍辉  欧亚  亚美尼亚  中国学者:  莫尔多瓦  上海合作组织  欧亚丝绸之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经济 » 正文

“一带一路”故事:走进柬埔寨规模最大的制衣工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2-10  浏览次数:113
核心提示:一带一路故事:走进柬埔寨规模最大的制衣工厂2018-12-10 10:34:23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张志文每年八九月间的服装换款季,是柬
 “一带一路”故事:走进柬埔寨规模最大的制衣工厂
2018-12-10 10:34:23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张志文
 
每年八九月间的服装换款季,是柬埔寨首都金边市的申洲(柬埔寨)有限公司最忙碌的时候。在这座柬埔寨规模最大的制衣工厂中,来自波罗勉省的宋妙丽是个名人。她在这里工作了12年,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阿丽”。申洲制衣厂的1.1万多名员工中,许多人就是因为听说了她的故事,才到这家工厂工作的。
 
“阿丽的工作就是解决、发现和预防问题。有了她,生产线的工作效率提升了不少”
 
见到阿丽时,她正在巡视一条生产线。帮助工人纠正不当操作、提高工作效率是这位车间主任助理最重要的工作。
 
阿丽和同事工作的地方,是去年底才启用的、全厂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缝制车间。宽阔高大的厂房内,流水线上的工人用平板电脑操作。各种物料和制成品沿着轨道在工位之间穿梭。只要按下按钮,就能拿到所需原材料。“这是我们装备的自动化分拣系统,还有配套的自动隧道式整烫机,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公司总经理言德林说。
 
下午3点多,阿丽来到09组的车缝区,沿着26个工位逐一巡视。“后台电脑显示这个组今天的生产量完成得不够理想,计划的1000件生产目标只完成了601件。我来看看,帮助查找一下原因。”阿丽在每个工位前驻足,仔细观察工人的动作。
 
“同时拿起两个孔片会更省时间。”在打孔工序操作台旁,阿丽给同事演示标准动作。直到同事操作熟练后,阿丽才走向下一个工位。此时,阿丽已经在车间里走了3个多小时。每天阿丽都要像这样,把自己分管的6个组巡视一圈。她不停地看,不停地问,不停地讲。“阿丽的工作就是解决、发现和预防问题。有了她,生产线的效率提升了不少。”车间主任尚伟说。
 
“他们不嫌我麻烦,只要我问起,就给我详细讲解。是中国的阿哥阿姐教会了我怎么做衣服”
 
2005年,总部设在中国宁波的申洲制衣集团在柬埔寨投资建厂,面向当地招收女工。第二年,当时20岁的阿丽听周围的朋友说“这家中国企业待遇不错”,也从家乡来到金边,进了工厂。
 
“刚来时什么都不会。”阿丽回忆刚进厂的日子。但是她不怕苦,肯下功夫,“有不懂的就去问中国的阿哥阿姐。他们不嫌我麻烦,只要我问起,就给我详细讲解。是中国的阿哥阿姐教会了我怎么做衣服。”从最简单的车缝和上拉链开始,阿丽努力跟着中国“师傅”学习。一年后她就升任小组长,不久又担任大组长,管理着60名员工。
 
2016年,经过选拔,阿丽被任命为车间主任助理。新工作带来新挑战:布置生产目标、监督生产品质、现场指导生产……每天的工作千头万绪。“刚开始也有点紧张,总是担心做不好。后来我就想,就跟着中国阿哥阿姐的样子学嘛。”有师傅带,阿丽的新工作很快上手,干得有声有色。
 
最近,厂里正在忙着产品换款,阿丽的办公桌上堆满了五颜六色的样衣。“这些都是刚从中国发来的新款样品。我们不仅要研究工艺单,必要时还要把样衣拆开分析。”这个季度,他们收到了70多件换款订单。样衣到了厂里,她自己首先需要学透,“根据样衣学习中国工厂如何裁剪、印花、缝制”,再教给其他同事,还要思考如何利用厂里现有设备高效地完成客户订单。
 
阿丽如今已成为这家制衣厂里许多柬埔寨工人的榜样。“许多当地工人成长起来,进入到企业管理层。以前厂里中柬职工比例约为1∶60,如今这一比例已经变为1∶300。”言德林介绍说,这家工厂里所有的流水线组长、30%的车间主任助理和很多关键岗位的部门主管都是本地员工。“中企进入当地,也希望在人才培养、技术培训等方面为当地作出贡献。”
 
“我们都很感谢中国企业来到柬埔寨。没有中国企业的投资,就没有我们一万多名同事的工作”
 
下午6时,到了下班时间,厂区内喧闹起来。一万多名工人往厂外走,宽阔的道路瞬间成为人的海洋。
 
阿丽在工厂附近租了一套不大的房子,骑摩托车15分钟就能到。平常一家三口就生活在这里。12年前,阿丽和丈夫带着家人东借西凑来的5万瑞尔(约合84元人民币)和一辆破旧摩托车来到首都金边。她跟着同乡进入申洲制衣厂工作,丈夫则开起了“摩的”。“‘摩的’生意时好时坏,丈夫看我在中企工作很好,也想来工厂试试看。”后来,阿丽的丈夫也来到申洲制衣厂,成为一名机修工人。
 
随后的几年间,夫妻二人在制衣厂里勤奋工作,收入不断提高。他们买了一辆汽车,还在老家修起一栋新房,几年前又加盖了第二层。“看,这就是我家!”阿丽自豪地打开手机相册,展示她在新房里拍摄的照片。照片中,阿丽身穿传统服装,在新家里开心地笑着。
 
“如今,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我们最开心的是,女儿能从乡下来到首都上学。”阿丽说,女儿11个月大时,他们夫妻因为外出打工,无奈和孩子分开。条件改善之后,他们把女儿接到金边上学,接受更好的教育。在阿丽的介绍下,老家的外甥女夫妇也在申洲制衣厂找到了工作,收入比以前高多了。下一步,阿丽想在金边买套房子,把父母也接过来。
 
制衣厂的工作改善了阿丽一家的生活,也让她看到了外面的世界。2013年和2017年,阿丽和同事们先后两次到中国参观培训。“我们去了香港、上海和宁波,看到了现代化城市里的高楼大厦,乘坐了先进的高铁。真希望柬埔寨将来也能发展得这么好!”
 
临别时,阿丽说:“我们都很感谢中国企业来到柬埔寨。没有中国企业的投资,就没有我们一万多名同事的工作。工厂就是我们共同的家。”
 
编辑:刘梦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