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3 10:37:08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重庆11月23日电 题:重庆自贸试验区:探路国际贸易“内陆时代”
新华社记者 赵宇飞
151项改革试点任务已落地实施122项、构建“陆上国际贸易规则”初显成效、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新兴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运营一年多以来,对西部地区开放发展的示范带动效应正在显现。
2017年12月22日,重庆终极汽车贸易公司从德国进口的一批汽车,搭乘中欧班列抵达重庆自贸试验区西永片区。这是全球第一单用“铁路提单国际信用证”结算的国际贸易货物。
“根据国际贸易惯例,只有海运运单具有金融属性,可作为信用凭证融资押汇。铁路提单国际信用证首次赋予铁路运单金融属性,将大大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重庆终极汽车贸易公司总经理陈忠正说。
长期以来,全球贸易处于“得海洋者得天下”的“海洋时代”。近年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越来越多沿线国家和地区响应和支持,沉睡千年的古丝绸之路正在苏醒,全球贸易正在迎来与“海洋时代”并存的“内陆时代”。
“海洋时代”形成的国际贸易规则,是制约陆上国际贸易活动顺利开展的主要障碍。重庆自贸试验区将探索构建陆上国际贸易规则作为核心改革任务之一。重庆市商务委制度创新处处长张葵说,重庆自贸试验区正在将“海洋规则”复制到陆上贸易活动中,并最终形成国际标准。截至目前,重庆已运用“铁路提单信用证”实现进出口总额超过1亿元。
陆上国际贸易规则的缺失,也表现在内陆地区国际物流通道的不完善。依托中欧班列拓展国际物流大通道的功能,也是重庆自贸试验区探索构建陆上国际贸易规则的重点任务之一。
2017年12月28日,一声汽笛响起,首列从长江果园港始发的中欧班列缓缓驶出站台,开往1.1万公里外的德国杜伊斯堡。
这标志着中欧班列与长江黄金水道无缝衔接的“最后一公里”正式打通,每箱水铁联运的货物将节约1000元左右的转运成本。
与此同时,重庆向南经广西北部湾抵达新加坡等东盟国家的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已实现双向“天天班”运行,中欧班列(重庆)也已成功开通直达越南的国际班列和直达俄罗斯的“渝满俄”班列。
“依托自贸试验区的改革红利,重庆已拥有东西南北四通八达的国际物流通道体系。”中国交通物流协会联运分会秘书长李牧原说,重庆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战略地位得以凸显。
营商环境曾是我国西部地区开放发展的“短板”。一年多以来,重庆自贸试验区推进制度创新,努力营造适应国际贸易“内陆时代”的营商环境。
如今,负面清单、一颗印章管审批等创新举措均已在重庆落地。重庆自贸试验区正在推进“多证合一”和“证照分离”改革,还自主创新实施商事主体注册登记“五办”(网上办、马上办、随地办、辅导办、帮你办)等,开办企业的时间已从20个工作日缩短至最快3个小时。
重庆还在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中率先运行大数据信用监管信息平台,对诚信守法、一般失信、严重失信和被吊销证照及纳入“黑名单”的企业采取相应监管机制,并进行动态调整,为诚信守法企业创造更为宽松的经营环境。
重庆爱持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享受到“改革红利”的企业之一。这家主营电子商务的企业目前已吸引5000多家商户入驻。
“以前注册企业往往需要至少两周以上,现在一天就能办好,而且作为诚信守法的A类企业,每年仅有一次随机性联查,企业能将全部精力用于经营,这也激励企业诚信守法经营,以保持良好的信用评级。”企业创始人张稷一说。
此外,重庆口岸还创新实施海关监管“四自一简”(自主备案、自行确定核销周期、自主核报、自主补税、简化业务核准手续)等举措,口岸通关时间压缩三分之一,企业业务协调时间节省50%以上。
改革红利正在成为吸引新兴产业集聚的“磁石”。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商汤科技人工智能、金泰克内存生产基地等重点项目实现落地,智能产业加速在重庆聚集。航空、健康、金融等高端产业集群也正在加速形成,如新加坡新科宇航、美国ARR、新加坡莱佛士医疗集团、美国石溪中学等标志性项目落户重庆自贸试验区,首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及合资医疗保险机构正在筹建。
截至今年10月底,重庆自贸试验区新增企业注册2.06万户,注册资本总额1725.39亿元,其中新增外资企业注册347户,注册资本24.05亿美元;共引进项目1605个,签订合同(协议)金额4848.1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