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远海运船舶2018年首次成功穿越北极 “冰上丝路”开辟亚欧贸易新航道
2018-10-08 09:07:52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刘军国
成功首航北极航道的“天惠轮”正在日本北海道钏路港卸货。(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刘军国摄)
◎北极航道可大大缩短亚洲与欧洲的航程,成为从亚洲经北冰洋连接欧洲的蓝色经济通道,被称为“冰上丝绸之路”。
◎到2030年,北极航道的通航期预计将由目前的4个月左右扩展到半年以上,亚洲和欧洲之间总贸易量的1/4将通过北极东北航道运输。
◎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冰上丝绸之路”可以为地区互联互通带来更多机遇。
停靠在日本北海道钏路港的中国“天惠轮”,近日举行了首次成功穿越北极航道的庆祝仪式。这是2018年中远海运第一艘成功穿越北极航道的船舶。
北极航道作为“冰上丝绸之路”,成为从亚洲经北冰洋连接欧洲的蓝色经济通道,对促进亚洲与欧洲互联互通将发挥重要作用。
为“一带一路”添加新元素
2017年7月,中俄两国提出要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今年1月,中国政府发布的首份北极政策文件《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也指出,中国愿依托北极航道的开发利用,与各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
中远海运集团日本公司总经理谭兵表示,据预测,随着气候变化及科技进步,到2030年,北极航道的通航期预计将由目前的4个月左右扩展到半年以上,亚洲和欧洲之间总贸易量的1/4将通过北极东北航道运输。“冰上丝绸之路”大大缩短了欧洲与亚洲的航程及货物的交货期,提高了企业的资金周转率,降低了物流成本,更在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方面发挥了作用。这将不仅仅改变物流航运业,而且将深刻影响世界经济贸易版图。
“冰上丝绸之路”为“一带一路”添加了新元素、新动能。2013年,中远海运“永盛轮”首航北极东北航道,成为第一艘通过北冰洋抵达欧洲的中国商船。为了更好地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和北极航道常态化运营,中远海运建造了“天惠轮”等3艘冰级3.6万吨重吊船。“天惠轮”全船装货面积达1.4万多平方米,散装货舱容量4.2万多立方米,为中远海运多用途船之最。
“冰上丝绸之路”正成为西北欧和远东之间的海上贸易新干线。随着技术装备日趋先进、货主需求不断增多,“冰上丝绸之路”的开发和利用将会越来越具商业价值和吸引力。
艰辛付出成就“天惠轮”成功首航
去年12月29日正式入列中远海运的“天惠轮”是现代化冰级重吊船。虽然设备先进,但是“天惠轮”大部分船员并没有北极航行经验。接到航次指令后,“天惠轮”对船员分三轮展开了全方位培训,还组织了两次船舶北极航行遇险应急培训和演练。
从德国埃姆登港出发的“天惠轮”7月21日抵达挪威北角正式进入北极东北航道航行,到8月3日凌晨结束破冰船引领服务恢复自主航行,晚上驶出白令海峡,半个月的时间里,“天惠轮”每一名船员都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努力。
7月的北极航道未完全解冻,维利基斯基海峡和德朗海峡几乎是连成一片的冰块,其他海域则出现诸多小型冰山。天气变化莫测,时常出现大雾弥漫、能见度低到连船头都看不见的情况,给航行造成极大困难。
一艘普通船舶只需配一名船长,“天惠轮”上却配备了两名船长。船长张玉田和陈碧光每天轮流12个小时坚守驾驶台指挥航行,遇到大雾、能见度低等情况,两人都坚守在驾驶台上。7月26日,“天惠轮”一整天都在冰区航行,两位船长在驾驶台上一直坚守了20多个小时。其他3名驾驶员认真值守;5名水手24小时轮流操舵;冰区航行需要船头瞭望时,水手长孙海涛和船员江继洪不论白天黑夜,只要一声令下,立即冒着严寒奔赴岗位,在船头一待就是6个小时……
“天惠轮”的设计航速是每小时14海里,但在北极航道每小时只能航行4海里。“天惠轮”距离破冰船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如果太远,刚刚破完的冰又重新合上,如果太近,则有撞船危险。航行中,出现了多次因为雾气太重致使“天惠轮”无法与破冰船保持合适距离的情况,“天惠轮”不得不联系破冰船让其返回重新破冰。
作为亚洲经过北极航道距离欧洲最近的地区,日本北海道对“冰上丝绸之路”期待满满。钏路市市长虾名大也希望随着“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不断推进,钏路港能吸引更多中国船舶挂靠,共享发展机遇。
谭兵认为,“一带一路”为钏路港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对钏路港来说,向北,通过“冰上丝绸之路”与欧洲相连;向西,经过中国,以海铁联运的方式,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与中亚、欧洲相通;向南,与中国华南和东南亚交汇,并由此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印度洋、非洲、红海、地中海、西北欧联通。
在日中国企业协会会长王家驯表示,“冰上丝绸之路”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给钏路港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编辑:刘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