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五周年,中国小语种市场发展现状几何
2018-09-03 09:57:39
来源: 蓝鲸财经
原标题:“一带一路”五周年,中国小语种市场发展现状几何
8月24日沪江旗下B2C课程平台沪江网校,与人教数字出版有限公司、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两大出版社签约日、泰语两套小语种系列图书。
5月腾讯发布《00后研究报告》,“韩国”、“漫画”两词位列“00后腾讯社交搜索关键词词云”之中。
两则新闻表面上无任何联系,但从教育角度出发,我们发现小语种受众逐渐扩大。2009年“小语种考证热”至今虽已过去近十年,但00后依旧拿起了80、90后小语种学习的“接力棒”。
若结合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部分沿线国家相关语言人才仍然短缺的情况,我们需思考一个问题:中国小语种市场发展现状到底如何? “
“一带一路”与消费升级
小语种市场的发展和变化,紧紧跟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2009年前第二外语是非刚需选择。2009年开始,于外企就业的上班族出现功利性较强的“考证类”刚需。
如今随着人们对自身综合素质要求提高,和对外来文化的喜好;对小语种学习的需求除刚需外,又加上了一条“个性化的兴趣发展”。小语种市场有一定可能,将因用户诉求的多样化进一步扩张。
另外国民经济保持一定增速发展,人们消费能力不断提高。为使自身乃至下一代始终在同龄人中有较强竞争力,教育上的消费升级不可或缺;但随着英语教学的普及,如今孩子在十余岁时英语水平已可进行基本交流。中产阶级对孩子教育的焦虑可以说是永无止境:“各家孩子英语水平都差不多,自家孩子怎么才能更突出呢?”
与此同时,西方发达国家中产、高净值人群的子女,普遍皆掌握多种语言。中国家长借鉴西方教育模式的背景下,有一定经济条件的父母要求子女学习第二语言,或许成了一种选择。据了解目前在上海,中小学家长、尤其是有出国留学需求的家庭,多会为孩子选择法语和西班牙语作为第二外语。
如果说刚需考证类需求、兴趣类需求和中产阶级教育升级需求,只是小语种市场扩张潜移默化的诱因;那“一带一路”更像是一架放大镜,从国家层面将人们小语种学习的需求放大,催生小语种学习者数量的高速增长。
高校小语种人才输出不足,亟需市场调控
安信证券2018年6月8日发布的一则名为《高考报录指南:前瞻专业,考+填双收》的研报显示,“非通用语种”在“一带一路”大建设下迎来新契机,成为语言类的“稀缺专业”,市场缺口存在。
但与此同时,我国高校“小语种”人才供给能力却难以与需求相匹配。2017年底,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发布《“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7)》。《报告》显示仅有2.60%的企业提供“中译外”和“外译中”服务,小语种服务能力严重匮乏,制约中国企业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当地进行贸易合作。
宏观需求下,各大高校纷纷选择新增小语种专业,尽可能提高应届小语种人才的吞吐量。但实际上,蓝鲸教育查询2018年初发布的《“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小语种教育发展问题研究》等文献发现,现有状态下我国高校小语种教师普遍在2-3人,甚至出现一些小语种专业教师在其他院校兼职授课的状况,教师课时量严重超过教师的承载量。在高校师资匮乏导致人才输出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必然需要来自市场的调控。
如今中国教育市场中,除法语联盟、樱花国际日语、欧风教育等大机构外,线下小语种教培机构遍布全国各地,呈现“小、散、乱”的发展态势。对小语种而言,较为冷僻的语种可能只在一线城市中存在线下教培机构,二线城市中都难以开设;即使德语、法语、日语、韩语这一类在小语种中认同度较高的,师资在线下的分布也处于不均等状态;小语种学习的线下教培机构过于分散。
与此同时,在线教育机构受益于互联网可打破地域限制,将全国优质师资汇聚的能力;相比于线下机构师资力量、导流能力更强,小语种教培公司在线上开设可能更加合适。此类机构中,沪江、新东方在线和欧那教育等较为知名。其中据沪江招股书显示,其2017年语言课程(英语除外)实现营收1.85亿元,成为线上小语种培训业务规模最大者。
未来,线上小语种培训机构或更有成长空间
近日蓝鲸教育与小语种领域资深从业者及投资方深入沟通,了解他们对该市场发展现状的看法。
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正武从供应商的角度出发,向我们介绍了他眼中的小语种市场。在他看来,之前外语培训主要集中在英语、日语和韩语上,“近两年因劳务活动大量增加,从企业需求角度出发,泰语、越南语、印尼语课程热度不断提高”。
虽然刘正武表示“小语种教材需求量快速增加”,但据其了解,目前高校小语种人才的吞吐量达不到国家需求,“不仅是学生数量不够,甚至高校师资都紧缺”。
“一本院校师资力量较强,但二三本力量不足”,刘正武指出。据其了解,“甚至出现了高校从二、三本小语种专业招本科生去教课的情况”。这些年轻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有限,很难支撑起相应课程;“成人培训市场不可或缺”,他指出。
且在刘正武看来,未来小语种培训可能是线上机构更有成长空间。因为在其所处的教材行业中,他发现如今“虽然线上机构的教材需求量不如线下机构多,但线上机构教材需求量的增长速度,明显超过线下机构”。
头头是道基金董事许维则从资本方的角度,解析小语种市场的发展现状。在他看来,该市场的规模并不大,“估计不到两百亿,但依旧有机会养活数家大型机构。因为市场还很分散,玩家数量相对有限”。
许维认为小语种学员主要有三种,“一是需要去小语种国家留学的大学生,二是经营外贸生意的商人,这两种是刚需。第三种则是二次元用户,从兴趣的角度出发学习小语种”。虽然学习英语的用户基数大很多,“但小语种学习者目的更明确,相比于英语学习,刚需的成分更多一点”。据其了解,小语种的客群以成人为主,大部分是大学生及以上年龄段。
沪江网校多语种事业部总经理张静,则以从业者的角度出发向蓝鲸教育指出,“高就业率的背后是社会对小语种人才需求的大幅增长”。据其了解,以国家公务员为例,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专业招考计划多、岗位多,每年吸纳大量毕业生。2013年仅澳门终审法院就从北外录用了6名葡萄牙语毕业生。
在她看来,随着人们生活中需要用到小语种的场景不断增加,小语种培训市场需求将进一步释放。再加之国家政策的有利引导,整个小语种语言培训市场增长空间较大,“而且当前在线小语种语培市场尚处于培育期,市场玩家较少。所以对于老玩家来说,先发优势比较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