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承建塞内加尔国家级工程 基建品牌日渐彰显
长期以来,基础设施落后是非洲国家发展面临的一大瓶颈,地处非洲西端的塞内加尔同样如此。2014年塞内加尔推出“振兴塞内加尔计划”,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其中重要内容。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一批批中国企业在塞内加尔挥洒汗水,支持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口碑和尊重。
承建塞内加尔国家级工程
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出城往东30公里,布莱兹·迪亚涅国际机场—姆布尔—捷斯高速公路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之中,高速公路向南连通姆布尔,向东直达捷斯,连接在建的捷斯—图巴高速公路项目。
这两个高速公路项目工程的建设方分别为中国水利电力对外有限公司(简称中水对外)和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路桥)。由于连接的几个城市都是塞内加尔重要城市,这两项高速公路工程被塞内加尔视为国家级工程。
达喀尔省长阿利乌恩·巴达拉·萨姆贝对本报记者说, 2015年他在担任捷斯省长的时候,亲历了高速公路项目的开工,“兴奋不已”。“此前塞内加尔的大项目主要集中在达喀尔,新项目可以大大促进内陆开发,方便人民出行。”
塞内加尔基建部长阿卜杜拉耶·达乌达·迪奥洛说,在高速公路项目带动下,达喀尔、捷斯、姆布尔等城市周围如今聚集了一批新经济圈规划项目。“这些项目本身就能够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也为当地中小型企业带来了合同,为私营部门开发了商业潜力。”据介绍,5年前,首都达喀尔出城10公里就已是一片荒漠,但现在,出城40公里还是一片欣欣向荣的建设场景。
近年来,中塞务实友好合作取得长足发展,共建“一带一路”扎实推进。目前,中国已成为塞内加尔最大融资来源国和第二大贸易伙伴。除了上述高速公路项目,乡村打井、方久尼大桥、国家竞技摔跤场等一批两国重要民生和基础设施合作项目都在顺利推进。
自觉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采访过程中,中企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他们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做的大量工作——高标准执行环保要求、充分考虑当地就业、严格遵守当地劳工标准、积极从事社会公益活动等。
就业增加是当地民众获得感的最直接体现。两个高速公路项目直接创造了8000多个就业岗位,并创造了更多间接就业机会。
工程实施几年来,一批当地员工如今已经在公司挑大梁。在捷斯—图巴高速工地上,当地工人马连姆拜说,自己刚到公司的时候只是小工,现在已经当上摊铺机机手。“3年来,中国师傅把技术都教给了我们。家里人为我在中企工作感到高兴,现在两个哥哥也都来了公司。”在洛美大学学了中文的多哥小伙儿苏信跟着中国路桥做工程,从家乡来到了塞内加尔,如今已经是工组的领班。
由于长期驻扎当地,许多中方员工对塞内加尔充满了感情,积极投身当地公益活动。两年前,中水对外、中国路桥等中资机构联合在达喀尔海滨修建了一个公共健身园,成为当地民众日常健身的热门场所,《纽约时报》和日本的电视台等外媒都对此作了报道。中国路桥的工程师告诉记者,塞内加尔缺水,公司在建路的同时,也会尽量在沿线为村民打几口井,以至于现在经常有村民来找公司联谊。
扎根塞内加尔14年的中水对外塞内加尔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宋志祥说,中国企业切实认识到了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现在,在中企工作是不少当地人觉到自豪的一件事,我们就是要靠行动把中国企业的品牌形象塑造好、维护好。”
中国基建品牌日渐彰显
近年来,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经验在非洲已成品牌。在宏观层面,“品牌效应”表现为越来越多非洲国家政府意识到了基础设施先行在发展全局中的重要性。在微观层面则表现为一批优质中国工程企业逐步走到了行业领军位置。
来自西安的小伙子梁东今年25岁,毕业于长安大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毕业后就来了中国路桥塞内加尔分公司。他介绍说,公司同业主签订的协议对公路平整度系数的要求是1.2,但实际施工过程中,道路平整度系数都控制在0.8左右,大大超过了合同要求的水平。过硬的质量来自大量的经验积累,来自压实、摊铺每一个细节处的控制。梁东说:“工程越临近完工,自己也就越有成就感。”
萨姆贝说,在他小时候,家乡附近就有中国企业在河上建桥。在他看来,塞内加尔之所以将国家重点工程交给中国公司,首先是因为中国企业的工程质量数一数二,其次是因为中国施工方能保证工期,从来没有出现延误的情况。迪奥洛表示,中国工程企业的竞争力同样表现在融资能力上。以捷斯—图巴项目为例,项目合同签约价超过8亿美元,资金来源中85%为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的中国政府优惠贷款,其余的15%来自塞内加尔政府配套资金。
塞内加尔前总统特别顾问、经济学家穆罕默德·卡马拉对记者表示,当前中国正拿出自身的发展经验和技术能力真诚助力非洲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中国是支持非洲发展的领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