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货币交易“云南模式”初步形成 “一带一路”投资超九成
自国务院2013年11月20日同意中国人民银行等十一部委联合下发《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以来,云南省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领导小组紧扣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以昆明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为抓手,加快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发展,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初具成效,为人民币“走出去”和促进全省经济跨越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可喜成绩。
跨境人民币业务接连创新
自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云南省累计结算额达4023.54亿元,人民币已成为云南第二大涉外交易结算货币和第一大对东盟跨境结算货币。2017年跨境收支和银行结售汇维持“双降双逆”,云南省跨境人民币结算515.97亿元,在边境八省中位居第三、在全国位居第十五,全国排名同期提高四位。
首批试点个人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业务,最大限度便利了个人对外经济交往。五年来,云南累计办理经常项下个人跨境人民币结算35.3亿元,业务覆盖48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启动跨国企业集团跨境人民币资金集中运营,省内9家企业搭建跨境人民币资金池金额841.63亿元,实现了全球统一管理、统筹调配资金。
区域性货币交易“云南模式”初步形成
五年来,云南在全国率先推出人民币对泰铢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德宏发布人民币兑缅币“瑞丽指数”,红河、文山发布人民币兑越南盾“YD指数”。中国农业银行泛亚业务中心落户昆明,成为全国首个非主要国际储备货币挂牌交易平台,初步构建了“云南模式”。富滇银行和太平洋证券公司分别与老挝金融机构合资设立了老中银行、老中证券。外资银行相继抢滩云南,渣打银行(中国)昆明分行、马来亚银行昆明分行、新加坡大华银行(中国)昆明分行先后成立,全省金融对外开放步伐显著加快。
“一带一路”沿线投资超九成
2017年云南省对境外直接投资资金净流出5.84亿美元,政策引导下的对外投资更加规范、理性。从投资目的地看,主要集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以柬埔寨、老挝、缅甸和香港特区为主,占比91.5%。从投资项目领域来看,主要集中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超过60%的对外投资项目支出为在建项目支出。
五年来,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实现了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直接投资外汇登记全面下放,推行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试点管理、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跨境担保外汇管理大幅放宽,极大便利市场主体办理跨境投融资业务,有效降低汇兑风险。同时还探索建立试验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积极推进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和金融、投资、财税等配套体制改革。
跨境金融交流合作稳步推进
五年来,全国首个跨境反假货币工作中心落户昆明,首次组团赴老挝央行开展反假货币培训,探索推进人民币鉴定分析中心建设。 中国农业银行泛亚业务中心、中国银行沿边金融合作服务中心、建设银行泛亚跨境金融中心相继落户云南,云南省商业银行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总部的特性逐步显现。跨境结算清算渠道不断完善。境内银行机构与700多家境外银行机构建立结算渠道。非居民账户服务更加便利。
云南将在中央的支持下,进一步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推动市场主体在跨境贸易、投资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更进一步畅通跨境人民币结算渠道,扩大跨境人民币结算范围。持续深化对外金融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云南沿边开放优势,持续加强与泰国、老挝、缅甸等周边国家央行的金融合作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