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沙漠”到“文化枢纽” 深圳实现跨越式发展_文化_资讯_丝路通合作网
上海合  丝路专家  东南亚  王绍辉  欧亚  亚美尼亚  中国学者:  莫尔多瓦  上海合作组织  欧亚丝绸之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文化 » 正文

从“文化沙漠”到“文化枢纽” 深圳实现跨越式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16  浏览次数:85
核心提示:从文化沙漠到文化枢纽 深圳实现跨越式发展专家指出,在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深圳的文化创新独特路径和引领作用可进一步显现来源:
 从“文化沙漠”到“文化枢纽” 深圳实现跨越式发展
专家指出,在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深圳的文化创新独特路径和引领作用可进一步显现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8年05月16日        版次:SA04    作者:谢湘南
 
毋庸置疑,深圳是一个创造奇迹,并不断刷新认知与观念的城市。从“经济深圳”到“文化深圳”,从“文化沙漠”到“文化枢纽”,改革开放四十年,深圳以自身的巨变与城市文化形象的华丽转身,印证了中华文化复兴的可能。
    “设计之都”、“钢琴之城”、“创客之城”,联合国授予的“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这些城市品牌形象早已刻入深圳人的思想意识,融在深圳人的日常生活里。深圳正在朝着世界文化之都的方向迈进,深圳作为文化枢纽的功能与特色正在显现,深圳文化的辐射力与影响力正在向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扩散。
    现状
    新兴文化业态的发达区国际文化交流的先行区
    创造了文化发展的奇迹
    作为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见证人与学术引领者,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创办者李凤亮,对深圳的文化发展有着切身的感受与深入的研究。
    李凤亮认为,深圳四十年来,不仅是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也创造了文化发展的一个奇迹。深圳文化走的是创新发展的道路,一个文化资源并不丰厚的新兴城市,探索出了一个推动文化快速的、跨越式发展,形成平台、内外影响力的全新路径。
    从总体上来看,深圳今天已经成为新兴文化业态的发达区。因此,国家也将文博会、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文化产权交易所、包括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等国家文化机构放在深圳。
    第二,深圳也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一个先行区。四十年来深圳依靠地缘优势和开放型的城市格局,很多中外的文化元素与要素,在这里碰撞交会,形成了一个发达的国际文化交流的机制。
    第三,深圳也是对外文化贸易的先导区。深圳利用文博会,以及自身的产业和贸易结构,实际上对中国文化走出去,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平台作用,尤其是通过新兴的业态、新兴的产品,以及出口加工等等,形成了一个出口文化、出口贸易的优势。
    第四个方面,深圳也是当代先进文化的一个集聚区。“在这方面,大家可以感受到深圳的文化充满现代感、充满先锋性、可消费、跟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一点也是深圳文化,对整个中国文化创新的一个贡献。
    深圳文化快速“裂变”
    近一个月以来,世界读书日、深圳设计周、“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文博会……这么频密的文化活动,让身处其中的人感受到这个城市越来越浓郁的文化气息与氛围,认知到深圳在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集散地。如果有心去翻阅2003年深圳刚提出文化立市发展战略时,4月至5月同期的文化活动与现在进行比对,更能发现其中巨大的差异与变化。
    深圳特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黄士芳,同样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与学术研究中感受到深圳文化的快速“裂变”。他认为,深圳已经从一个文化存量比较少的城市,变成了文化存量大辐增加,在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品牌建设、文化产业发展都靠前的城市,深圳今天无疑已成为一线文化城市,对现代文化的判断、引领,都有标志性作用。
    特色
    深圳文化从一开始就努力寻求“跨界”
    创造弯道超车的可能性
    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尹昌龙是深圳文化建设的主要参与者与推动者之一。他认为,从“文化沙漠”到“文化枢纽”,从“经济深圳”到“文化深圳”,深圳确实在文化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并且文化的影响力与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相适应。具体特色如下:
    改革创新的经验。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勇于改革创新,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还深入到社会管理、文化体制、高新科技等各领域。改革是深圳的基因,改革创新给深圳文化发展创造了弯道超车的可能性。深圳在文化体制改革上先行试点,在文化产业发展上率先探路,成为先行探索经验的示范地区。
    设计的力量。深圳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的一员,也是“设计之都”。设计,对这座城市的产业发展具有巨大提升作用。深圳一些传统行业,例如时装、装修、工业设计等,通过设计得到了提升,实现了凤凰涅槃。同时,设计也极大地改变了深圳的城市环境和市民生活品质。每年12月7日是深圳的“设计日”,每年12月为“创意12月”,会有大量的设计主题活动。设计力量已延伸至这座城市文化、产业、生活各领域,这在全国开了先河,在全国乃至全球产生了积极影响。
    读书成为重要品牌形象
    读书求知的生活方式。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也是一座爱读书的城市。读书已经成为这座城市重要的品牌形象。其中,“深圳读书月”就是深圳响亮的文化名片,深圳大力推动建设“图书馆之城”,倡导智慧型文化、知识型文化、学习型文化城市主流文化,让“以读书为荣”成为城市的价值观念,让“以读书为乐”成为城市的生活方式,让“以读书为用”成为城市的生产方式。2013年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深圳在数字阅读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连续第三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数字阅读城市”。同时,深圳通过读书活动与爱丁堡、巴黎、香港、澳门等全球相关城市建立了广泛联系,产生了广泛影响。
    “文化+”的模式。深圳文化从一开始就努力寻求跨界,积极与高新科技、金融、创意等有效融合,极大拓宽了文化的原有边界,使文化在跨界发展中爆发巨大的创造力,使得文化在向全社会扩张中体现出生生不息的活力。在当今的文化扩张时代,深圳在这一方面的做法给全国乃至全球提供了诸多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探秘
    深圳如何写就自身的文化密码
    积极制定文化公共政策
    很多年前,就有作家写过深圳的斯芬克斯之谜,探究深圳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因,而深圳在文化上的跨越式的发展却不是一个难解之谜,它有迹可寻,有内置的密码,也有开启密码的钥匙。
    深圳是如何从文化沙漠变成文化枢纽的?在尹昌龙看来,主要原因在于深圳能把文化当做动词,积极制定公共政策,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推动经济文化互动。
    尹昌龙表示,在城市资源的配置、城市形象的塑造、城市产业的发展当中,深圳始终将文化作为动词在发挥着重要战略作用。深圳文化作为基础性力量和主导性力量,融入到整个城市的战略规划中。提出“文化立市”战略的深圳,在全国属于比较早就将文化作为支柱性力量融入城市运营和发展中的城市。
    在文化公共政策的制定方面,深圳走在全国前列。深圳制定了大量值得借鉴和推广的城市公共文化政策,包括出台了一系列涉及文化战略、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以及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等,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助推作用。
    通过产业释放辐射力
    在深圳,文化不仅仅是被保护、被扶持的,同时文化通过产业生成自我发展的巨大力量,释放强大的辐射力。文化作为一种商业元素投入到产业当中,并带动文化自身的快速扩张和极大增值。
    深圳丰富的物质资源,为文化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使得文化发展更有优势。深圳财富的聚集,造成文化人才、文化资源的聚集,奠定了经济对文化的基础性支持作用,从而有效推动文化发展。同时,文化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经济的进一步繁荣。
    同时,深圳这座开放的城市,在东西文化、内地与港澳文化,以及中国和海外文化的交流当中发挥着桥头堡作用,汇聚了各种资源。并且,深圳作为一座移民城市,城市包容性强,在全球范围内的文化资源配置和全国范围内的移民文化撞击中,充满活力和创造力。深圳还是一座青春的城市,追求创意、追求时尚,这种青春活力的城市品格,赋予这座城市大胆的想象力和惊人的创造力。另外,深圳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为文化创造提供了强大助推力量,特别是数字化和“互联网+”的发展,给城市文化发展带来巨大的动能。
    市场机制与跨界融合
    李凤亮教授也向南都记者深入解析了深圳文化发展的内在密码。他认为,深圳从文化沙漠变成文化枢纽,或者说是文化绿洲。有几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第一个是它的市场机制,深圳文化产业的发展,包括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它实际上是市场机制在推动。市场机制有一种力量,能够把文化的各种要素、文化资本朝着价值洼地配置,比如华侨城主题公园模式的开发,腾讯的互联网+新文创模式的出现,都是一种市场配置资源的一个结果;第二个就是一种科技支撑,深圳走的是创新文化的发展道路,文化+科技是典型的一个路径,不管是文化产业,还是公共文化服务,都有这样一个特征。
    第三个力量就是金融支持,加起来每年有几十个亿,用于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的专项资金,更不用说政府的其他的投入。除此之外,还有非常丰富的民间资本投资于文化,深圳文化做得好的,主要是一些民营资本、民间资本投资的一些民营企业。
    第四个要素,是政治保障。从宏观的文化规划向文化创意发展2020,包括文化创意产业振兴规划,包括即将推出的一些文化产业的政策,包括一些专项的规划,政府的政策引导与保障起到一个导向作用。
    第五个因素,是社会的多元参与,发展模式的创新。深圳文化发展道路完全跟内地好多地方不一样。它的文化资源贫弱,所以它走的是文化+、创意+、设计+、互联网+这样一个新兴的文化发展道路,而这种跨界融合发展的模式,恰好是当代文化创新的、非常紧要的一个交叉融合的发展模式,文化不能单靠自身去内循环,而要加大外循环去发展,深圳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成功。
    展望
    深圳未来要成为“世界文化之都”
    “必须要取法其上”
    深圳在文化上跨越式的发展,让人对深圳文化的未来自然充满想象。
    深圳市委外宣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深圳设计之都推广办主任韩望喜给南都记者讲了一个对深圳未来展开想象的故事。2016年11月,他在立陶宛的考纳斯访问,这是一个小城市,但也是设计之都,“考纳斯当时正在申请欧洲文化之都,我很受刺激,我想我们深圳完全可以作为亚洲的文化之都。我的梦想就是,深圳成为亚洲文化之都,乃至世界文化之都。如果深圳在未来能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文化之都,能实现这个梦想就太好了,于是我们就必须要取法其上,如果没有这个想象,你就做不了,怎么样在这上面进行突破,就需要全方位去想。”韩望喜说。
    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对于深圳未来要成为世界文化之都,众多专家也展开了想象。李凤亮表示,深圳要成为世界文化之都,当然首先要找准自身的定位。比如说创新文化、现代设计、时尚之都,在这几个方面,深圳完全可以找到自己很准确的定位,跟其他的世界城市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第二,要有切实的、引领城市文化发展的理念。比如说市民文化权利的实现,文化设施的布局,文化活动的开展,文化品牌的打造,一定会更具有持久性,更具有竞争力。第三,今天的全球文化也形成了一个互相交融的机制,所以深圳还要进一步推动国际文化交流。在这方面,深圳跟上海相比并没有太大的优势,我们的文化设施还要进一步的丰富,歌剧院要尽早建成,并且要培养自己的、本土的演出团体,成为原创艺术内容比较丰富的一个区域,特别是文化IP深度的开发,通过文化和金融的融合,接下来可能会成为深圳文化新的增长点。
    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通过对跨界融合型、科技引领型、版权衍生型和沉浸体验型这种新兴业态,持续发掘各种资源要素推动,将新兴的文化业态培育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样我们可能在国际上的文化影响力,才会不断增强。
    使文化真正成为生活方式
    黄士芳表示,深圳未来成为国际文化枢纽与世界文化之都,需要讲好深圳故事,增加深圳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辐射力、吸引力。
    尹昌龙认为,深圳未来成为世界文化之都,应该做的就是创新和包容,让文化的边界拓展得更宽,让文化的作用发挥得更大,让文化直接影响到生产和生活,使文化真正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
    焦点
    将深圳湾文化设施带打造成
    超越香港西九的文化承载区
    深圳在文化发展上正在书写一种“深圳模式”,这种模式具有引领作用,放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看,深圳作为文化枢纽的功能也可进一步显现。
    在湾区找准自身定位
    李凤亮表示,深圳未来完全可以在粤港澳大湾区,在文化创意方面起到更大的引领和支撑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发挥自身的创新优势,加大对文化品牌、公共服务、文化产业的培育,包括对国际文化活动、文化设施和载体的培育,比如深圳湾文化设施带,就应该创新理念,以新型综合体的概念,去打造超越香港西九的一个新的文化承载区域。
    第二,要加强区域的文化融合,尤其要抓准马上要出的粤港澳大湾区新的规划,在这里面找准自身定位,加强粤港澳十一个城市之间的文化联动,强调共享和协同,在文化上真正发挥一种枢纽作用。其实不一定是领头作用,枢纽作用可能更重要,比如纽约也是个很好的枢纽,国际的艺术家都在那集聚,深圳就要做这样一个创新的文化枢纽城市。
    在业态、模式创新上发力
    尹昌龙表示,深圳必须进一步推动文化创新,只有这样才会使深圳文化更具有吸引力,才能使文化在各方面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带动力和示范作用。
    深圳要对文化的制度体系、文化的公共政策进一步深化改革,使文化的战略性作用得以更加充分的展现。同时,通过文化的力量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运营,使文化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战略和公共政策当中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位置本身跨越了不同城市、不同行政区域(香港特别行政区、经济特区、省会城市),包容了各种文化生长的力量。因此,未来要进一步促进多种文化元素的共生共融,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使其成为世界性的发达的城市群,在全球范围内发挥更大的文化引领作用。
    第十四届文博会
    来自101个国家与地区的21386名海外采购商参加,参观人数达73万多人次
    深圳设计周
    约15万名观众走进主场馆观展
    “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
    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位艺术家聚集在深圳,为深圳市民带来18场高质量的演出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
    深圳举行了300多场读书活动
    文化场馆
    截至2017年底,深圳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638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284个,文化馆(站)71个,博物馆46个,公共美术馆11个,覆盖全市。
    设计之都
    钢琴之城
    创客之城
    联合国授予的
    “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
    .......
    总策划:陈文定 总统筹:王莹 执行统筹:孙天明 采写:南都记者 谢湘南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