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和海上丝绸之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都是有史实记载和实物印证的。潮州人尤其应感到自豪的是,被不少专家学者视为第一个提出‘海上丝绸之路’概念的饶宗颐先生,便是我们潮州人。”曾楚楠笑着说。
笔架山宋窑遗址是潮州参与古代海上丝路活动的重要历史印证。
饶宗颐首倡“海上丝路”概念
近段时间来,曾楚楠先生一直关注本报关于海上新丝路的报道。谈及潮州与“海上丝路”的关系,曾楚楠首先提到了国学大师饶宗颐。他说,饶宗颐教授是当代中国较早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学者。1974年,饶教授便发表《海道之丝路与昆仑舶》一文,论证在六朝以后海上运输通道就已经形成,其中以丝织品作为主要商品。
“饶教授在文中提到的‘海道之丝路’,便是海上丝绸之路,只是文字略有不同。”曾楚楠说,复旦大学胡晓明教授在《饶宗颐学记》概括了饶老在学术研究上的50个“世界第一”,其中之一是首次提出“海上丝绸之路”概念。“在目前未发现更早的论著之前,饶教授是第一个提出‘海上丝绸之路’概念的人。”
而早在千年以前,潮州已在海上丝路留下了自己的印记。“1400年前,潮州便是舰队攻打台湾的后勤基地。”曾楚楠告诉记者,根据史书记载,隋朝大业六年,隋炀帝曾派遣中郎将陈稜、朝请大夫张镇周率东阳兵万余人自义安跨海击流求。当时, “流求”是台湾的泛称,而“义安”便是义安郡,指的就是潮州。
为何隋军会选择从义安郡出发征战台湾?曾楚楠认为,这是因为潮州背山面海,拥有天然港湾,具备良好的地理优势。
唐代南洋“昆仑奴”来潮谋生
此外,一则小小的文献资料也引起了曾楚楠的注意。据记载,唐朝宰相李德裕贬官潮州时,舟船在韩江上游不幸翻沉,船上运载的珠宝字画悉数沉入江底,于是召集船上的昆仑奴潜水打捞。但由于水下鳄鱼众多,只能无功而返。
那么,这里提到的“昆仑奴”究竟是什么人呢?曾楚楠解释说,昆仑奴即水手,是来自南洋群岛一带的土著。昆仑奴所乘坐的船,便是饶老提到的“昆仑舶”。唐朝时期,潮州已经有昆仑奴足迹,可见当时潮州与南洋群岛已经有比较密切的往来。
“还有宋代志书记载,南洋古国三佛齐曾有船只满载香料、象牙和犀角从海上漂十六日到潮州。”曾楚楠补充道,到了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时,航线上已标识了柘林、南澳等地。
虽然明清实行海禁政策,但潮州的海上贸易却从未止步,相反,海禁加速了私人海上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也促使大批潮人涌进东南亚等地定居,成为海外移民。“时至今日,大陆和海外分别有一个潮人社会,人数基本持平,这与明清潮州海运发达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曾楚楠说。
大量陶瓷供应外贸出口
采访中,曾楚楠专门提到了潮州在“海上丝路”对外输出的主打产品——陶瓷。他说,“在海上丝路,潮州是陶瓷的重要生产基地。”
“到了宋朝,潮州已经发展成为南国瓷乡,规模相当大。”曾楚楠说,当时,笔架山一带瓷窑鳞次栉比,其中值得一提的是10号窑,这座窑的窑身长度达到79.5米,加上“窑头”便有百米左右,直到现在,国内都还没有发现比这更长的龙窑。
“这么长的一座窑,每次可以烧制的陶瓷产品估计超过20万件,假如一年只烧制4次,便可出产百万件陶瓷,而当时潮州只有7万多户居民,不超过40万人口,因此仅仅一座窑便可以满足本地人的需要。”曾楚楠举例说,由此可见,潮州众多瓷窑出产的大量陶瓷,几乎都是为了供应外贸出口。
三大“拳头产品”畅销国内
在对外输出“潮货”的同时,潮州也在源源不断地从国内外进口货物。曾楚楠说,明清时期潮州本土人口急剧增加,人多地少导致了长期缺粮的局面,因此海上贸易很大部分都是为了进口大米,而大宗米粮主要是从缅甸、泰国进口的。
作为海上丝路的重要节点,当时的潮州不仅对外贸易活跃,与国内其他港口城市的商贸交流也十分密切。据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蔡鸿生考证,在国内贸易中,潮州曾有三大“拳头产品”,蔡鸿生用黄、白、蓝三种颜色比喻这三大产品,其中“黄”指烟丝,“白”指白糖,“蓝”指蓝靛,是一种染料。
潮人在国内的商贸活动一度十分活跃。例如,晚清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提到潮州烟丝,潮州商人还曾在苏州成立潮州会馆。不过,由于时代变迁,潮州的三大产品销售逐渐低迷,到今天已经“销声匿迹”。
尽快重振笔架山宋窑雄风
“陶瓷、茶叶和丝绸是古代海上丝路三大外销产品,今天,这三种产品的生产销售,潮州都具备竞争能力。”曾楚楠说,自古以来,陶瓷就是潮州对外贸易的主要产品,而今天的潮州已经成为“中国瓷都”;虽然潮州不是丝绸原产地,但拥有潮绣及其他加工技艺的良好基础,如今已发展成为婚纱晚礼服生产基地;在当代,潮州的茶叶生产开始崛起,享有“中国乌龙茶之乡”的美誉,逐渐形成规模化的生产,特别是凤凰茶以高韵高香著称于世,是其他茶叶品种都无法代替的,这些都是潮州的优势,应当加以挖掘和利用。
“目前,最迫切的工作是重新整理历史文献,让更多人从事海上丝路方面的研究。尤其政府部门需要大力扶持,做好保护抢救工作,尽快重振笔架山宋窑雄风。”曾楚楠深有感触地说,笔架山宋窑是潮州参与古代海上丝路的重要历史印证,希望政府部门多到杭州等地取经,学习保护古窑址的经验做法,将笔架山宋窑作为一个着眼点,做好规划,保护好潮州海上丝路的珍贵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