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注入新动力
2021-10-18 19:46:2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林子涵
10月12日,鸟瞰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绿盖叠翠,风景如画。周亮摄(人民视觉)
近期,世界目光聚焦“昆明时刻”。
在日前举行的昆明《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上,中国同140多个缔约方及30多个国际机构和组织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商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务实行动,探索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新战略。多家外媒与多国人士表示,中国生态治理成就令世界瞩目,中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努力令人振奋。未来,中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新举措,还将继续引领全球生态治理实践。
中国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中国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取得巨大飞跃,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也表现突出。”埃及环境部长生物多样性顾问、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埃及国家协调员穆斯塔法·富达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十分可观,国家层面也一直关心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中国科研人员积极的态度和不懈的努力,使中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取得成效。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在生物多样性大会开幕前,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表示将把保护自然作为优先任务,打击破坏栖息地的行为。当前,中国正对其陆地总面积约1/4的土地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这是中国“生态保护红线”计划的一部分。通过该计划,中国将有望率先在2030年达到保护30%国土面积的国际环保目标。
塔斯社引用《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指出,中国坚决向污染宣战,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中国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28.3%,优良天数比例比2015年上升5.8个百分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优化了物种生境,恢复了各类生态系统功能,有效缓解了生物多样性丧失压力。
路透社报道称,中国一直在努力扭转生态系统破坏造成的损失,措施包括划定禁止开发区域、打击野生动物走私、拆除侵占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项目等。
COP15召开前,有关中国东北虎和亚洲象的故事引发外媒关注。两个种群的发展变化,证实了中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作出的努力。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称,1998年前后,中国东北地区东北虎曾一度仅剩7只左右。然而,此后中国的行动,称得上是环保界罕见的壮举。随着中国民众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努力,中国越来越重视空气污染、碳排放等问题。强有力的反偷猎行动、大量猎套的移除以及加强栖息地保护,也使东北虎从中受益。过去20年,尽管越南、老挝、柬埔寨的老虎种群近乎灭绝,但中国东北虎的数量却增加到50只左右。报道称,东北虎之外,中国还开展了拯救大熊猫行动,并实现了一度濒临灭绝的藏羚羊和亚洲象数量恢复性增长。当前,中国保护沿海湿地和红树林的举措,也有助于恢复迁徙鸟类的多样性。
不久前,亚洲象群跨越大半个云南,中国护送象群安全行进的事件引发外媒集体“刷屏”。英国《卫报》称,云南当地政府组织投入了超乎寻常的资源来监测象群,一支由8个人和无人机组成的团队从陆地和空中全天候跟踪大象的行程。美联社称,参与迁徙的大象状态“非常健康”。当前,中国约300头野生亚洲象享受着最高级别的保护。英国《金融时报》援引环保人士的话指出,大象群能够不受干扰地穿过村庄,代表着中国生物保护事业向前迈进了一步。
中国经验树立良好榜样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报道援引中国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的话表示,中国幅员辽阔,陆海兼备,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的传统文化积淀了丰富的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智慧。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亚太办事处主任德钦策林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是全球环境议程的重要引领者,在应对气候变化、防止污染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中国已将生态文明纳入国家发展政策和宪法,这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可以作为指导全球战略方向的典范。
据俄罗斯《劳动报》报道,今年9月,中国政府出台《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详细列出中国为实现环境补偿机制改革的长期目标而采取的措施。该意见指出,到2025年,中国将基本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环境补偿机制,到2035年,基本形成适应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环境保护补偿制度。多元化的市场化补偿结构,将使全社会更积极地参与保护环境。
法国《巴黎人报》报道称,中国多年来把生态环境作为优先发展事项之一。目前,中国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保护区2750个,面积约14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约12%攀升至目前的超过22%。报道称,2020年6月,中国公布了未来15年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规划,部署了9项重大工程,覆盖了京津冀、黄河下游、贺兰山、河西走廊、洞庭湖、鄱阳湖及海岸带等多个治理区域,力争使中国变得更环保。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穆雷玛日前表示,中国一直是全球生物多样性议程的有力支持者和贡献者。中国提出举办COP15并发布“昆明宣言”,清晰地表明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承诺和领导力,“希望其他国家跟随效仿这个好榜样”。
中国倡议引领世界行动
习近平主席10月12日下午以视频方式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宣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系列新举措,引发外媒及多国人士高度评价。
“从数十年的植树造林行动,到保护濒危物种,再到习近平主席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在生态保护方面有许多可供学习的经验。”彭博新闻社网站报道称。
法新社报道称,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宣布,中国将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
路透社称,在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尼什·巴普纳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倡议和宣布的举措将为应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气候变化危机作出重要贡献。中国在增强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中国的生态见解比西方的更丰富。”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专家弗拉基米尔·涅日丹诺夫日前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说,“中国的生态思想包含在‘中国梦’的概念中,也包含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框架内、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内、‘绿色丝绸之路’等项目中。”他表示,中国可以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有效推动生态议程,并且正在与沿线国家合作建设使用绿色能源的工业园区。
全球环境基金首席执行官卡洛斯·曼努埃尔·罗德里格斯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COP15在中国召开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恢复注入新动力。中国担任大会主席国对全球2030年实现生态系统恢复目标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他表示,习近平主席的生态文明理念是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一个非常有效的路径”,相信这一理念会被越来越多国家接受。
“我相信,未来两年内,中国将有机会引领世界制定与生物多样性以及环境相关的优良倡议、政策,并(引领世界)开展切实行动。”埃及国家协调员穆斯塔法·富达说。
(原标题: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注入新动力)
编辑:叶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