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夺冠》上映 女排精神就是这么“燃”_文化_资讯_丝路通合作网
上海合  丝路专家  东南亚  王绍辉  欧亚  亚美尼亚  中国学者:  莫尔多瓦  上海合作组织  欧亚丝绸之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文化 » 正文

电影《夺冠》上映 女排精神就是这么“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9-28  浏览次数:133
核心提示:电影《夺冠》上映 女排精神就是这么“燃”2020-09-28 08:43:09来源:光明日报9月25日,随着电影《夺冠》的上映,2020年国庆档的
 

电影《夺冠》上映 女排精神就是这么“燃”

2020-09-28 08:43:09 来源: 光明日报

9月25日,随着电影《夺冠》的上映,2020年国庆档的号角提前吹响。作为影院复工后的第一个“黄金档期”,今年的国庆档竞争颇为激烈,从主流大片到国产动画,各个类型的电影作品纷纷在影院集结,准备上演一场“票房大战”。

电影《夺冠》由陈可辛执导,巩俐、黄渤、吴刚、彭昱畅、白浪及中国女子排球队领衔主演,讲述了几代中国女排的奋斗历程以及她们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感人故事。强大的制作团队和演员阵容,承载了几代人共同记忆的女排故事,国家队现役女排队员的本色出演……这些元素都让这部作品成为国庆档最受关注的影片之一。

 

体育题材电影的新突破

《夺冠》并非中国体育电影的开山之作。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就出现了《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破冰》等奥运题材的体育电影,2015年以自行车运动员为主角的青春热血片《破风》同样围绕体育竞赛展开故事。此次,《夺冠》受到高度关注,一方面是“中国女排”这个标签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国民性”,是很多中国人在时代变迁中保留下来的一份情怀;另一方面《夺冠》对角色和场景超高的还原度,让观众感受到制作团队满满的诚意。

影片以中国女排传奇人物郎平为主线,再现了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世界冠军,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夺冠期间,几代中国女排不同阶段的状态与精神风貌。中国女排一路成长的经历是几代中国人共同见证的,要把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拍成电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想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时长来讲完中国女排近四十年的故事难度很大,因此对于主创团队而言,最难的就是对素材的取舍。最后,编剧张冀提出了以两个功勋教练和三场比赛贯穿四十年的创作方向,张冀告诉陈可辛:“这是一对天赐的人物关系,两个人都足够有魅力,是队友、对手也是朋友,他们都为中国女排付出了毕生的精力、血汗。”

选角的过程同样体现着制作团队的用心。由于题材的特殊性,片中的大部分角色都是运动员和教练的身份,尤其是对在片中饰演80年代女排队员的演员来说,不仅要用演技还原那个时代老女排的朴素、坚忍,还要掌握一定的排球技术。为了呈现最佳的效果,导演最终还是决定采用真正的排球运动员。团队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在全国各地的省队、校队中层层筛选,确定了一批扮演老女排队员的运动员。

中国女排现役队员在片中的本色出演也是《夺冠》的一大亮点。在和中国女排总教练郎平反复协调后,剧组争取到八天的时间,等来了女排姑娘们从世界杯的赛场凯旋,参与到电影的拍摄工作中。陈可辛表示:“能让现役国家队的队员来帮我们拍一个电影,这是上天给我们的一份礼物。”

女排精神令人感动

谈到拍摄的过程,陈可辛最常提到的一个词就是“信念感”。这种信念感在饰演老女排的年轻球员身上有,在现役女排队员们身上有,在扮演年轻时期郎平的白浪身上也有。因为在网上偶然看到了郎导的女儿白浪的照片,导演发现她能够胜任这个角色。“白浪演她的妈妈是带着一股劲儿的,她想要做到妈妈曾经做到的东西。”陈可辛说。

如果老女排队员中的郎平是最难“复制”的,那么现役国家队队员中的朱婷同样也没人能演得了。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巴大战”前夕,郎平曾发短信鼓励压力巨大的朱婷:“朱婷,你是我带过队员中最令我骄傲的一个。只要你站在场上,你就是最好的,我相信你。”这条短信让朱婷格外感动也备受鼓舞,最终和全队一起拿下了这场关键的比赛。这个桥段在影片中十分重要,没有表演经验的朱婷要演哭戏,陈可辛直言:“这对朱婷来讲有多难,她是那么能克制情感的一个人。”最后,是表演指导李雅菂的一句“如果没有郎指导,你在哪儿,如果不是排球,你现在在做什么”戳中了朱婷,调动起她最饱满的情绪完成了这场戏。

漳州体育训练基地对中国女排而言有着非凡的意义。陈可辛回忆,当时看到训练馆便找到了老女排在这里刻苦训练的状态。在听说漳州训练馆准备翻新的消息后,制作团队马上联系对方,把拆除不要的竹墙、地板等物料都运来北京,用这些见证了老女排流血流汗的材料复刻出了一个老女排训练的“第二馆”。第一次走进搭建好的场地时,陈可辛说就像是进了时光隧道一样,“道具团队把每个细节都做了标签,那个年代的水壶、本子、口哨、排球……所有道具都摆在那里,我看了觉得很感动”。

陈可辛认为,疫情过后再看这部影片,观众的共情会比春节时更加明显。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也表示对《夺冠》非常期待,在他看来,“这部影片原本是在春节档上映,吊足了观众的胃口。那么,该片也应该会成为国庆档观众的选择,无论阵容也好,还是影片内容表达也好,正好与国庆档这样一个特殊的节庆非常吻合”。

用小切口展现中国力量

电影这门光影艺术,时刻发挥着其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窗口作用。如何让电影中的故事既能引发大众共鸣,又能展现中国文化与底蕴,从而在国际传播过程中,让世界观众感受磅礴大气的中国精神?用小切口呈现宏大叙事的手法,在电影创作中有着不少成功经验。

《夺冠》之所以吸引不少观众走进电影院观看,代入感和集体共鸣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看女排”是一个时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很多人是一家三代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电视转播,因此女排记忆早已深入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这么多年过去了,女排精神始终激励着每个中国人奋力前行。不仅如此,女排也成了世界看中国的窗口。在陈可辛看来,“经历了上百年的苦难,那时的中国人要重新让世界看到我们,要让世界知道,中国人行的。中国女排在那个时候正在走向世界的最前面,所代表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其本身,被赋予了一种中国人的力量。它不只是一个体育项目,更是一种精神。虽然这个世界不一样了,但女排精神永远都在,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没有改变。所以这部影片传达什么不重要,它本身能够激励到中国人就够了”。

影片中,吴刚饰演的教练嘶吼着:“美国人不会对你手软!日本人不会对你手软!别哭!中国女排流血不流泪!”巩俐饰演的郎平教练说:“放心地去打,放开地去打,豁出去打!”黄渤饰演的教练说:“球可以输,人不能输!”在他们的带领下,中国女排经历高潮和低谷,怀疑和革新,一次次登上冠军领奖台。影片是对中国女排历史上几位功勋人物的致敬,更是对一支传奇队伍的激情侧写,是对永远燃烧的中国力量的呼应。

中国电影如何展现国家力量,诠释中国精神?在清华大学副教授梁君健看来,“不论是从去年国庆档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还是今年亮相国庆档的《夺冠》《我和我的家乡》《一点就到家》,都展现了现实主义的力量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观念。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迅速转型的历史时期,上述这些精品力作的创作者们从观众喜闻乐见的小故事切入,通过对小人物的深入挖掘,呈现个体与国家、个体与时代之间的丰富而又多元的有机关联,从而成功唤起了当代中国人内心深处的集体记忆与价值共鸣。”

(记者 牛梦笛 通讯员 沈唯)

【纠错】 责任编辑: 杨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